ID: 19515771

6.3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5-02-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611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教版,化学
  • cover
6.3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2.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的溶解度比KCl小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大 C.60℃时,P点表示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固体 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2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40% C.将 30℃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 10℃,析出甲质量比乙大 D.欲除去少量混在甲中的乙,提纯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到t2 B.从N→M:先将N降温到t1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到t1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到t3再加入适量的水 5.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 C.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丙>甲 二、选择题 6.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c>b>a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0.实验室用食盐制纯碱操作步骤是:(1)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2)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3)将操作(2)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4)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 B.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故先结晶析出 D.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一定不饱和 11.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