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6674

8.2 海水“晒盐” 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2039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海水,晒盐,1课时,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你还记得上节课学过哪些知识吗?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淡化 海洋化学资源 海底矿物 海水提镁 氢氧化镁 海水或卤水 氯化镁 镁 通电 石灰乳 盐酸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 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 采用“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我国人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能够从海水中提取海盐了。你知道哪些物质可以用这种方法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吗? 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的过程 提取食盐的方法 “盐田法”,也称“_____法” 海水“晒盐” 的过程 有利于海水 “晒盐”的条件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 太阳能蒸发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说明]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_____的过程叫作_____。海水“晒盐”属于_____结晶,是物质结晶的途径之一。 析出 结晶 蒸发 蒸发结晶 常温下,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1.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够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 蒸发,当有白色固体析出的时候溶液是饱和溶液。 2.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 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改变溶液温度或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或 改变溶液温度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食盐晶体 像海水“晒盐”这样,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这便是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是物质结晶的途径之一。还有降温结晶。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我国人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能够从海水中提取海盐。 在天气炎热干燥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分蒸发,往往会形成一些盐井、盐湖和盐池等。 东汉井盐生产场景 思考:有人这样解释盐井、盐湖、盐池的形成: 高空降下的雨、雪溶解了地表的盐分,在流入低洼 地带时变成了井水、湖水和池水, 当这些水不再流出只能蒸发时,盐分就会在长期的只进不出中越聚越多,最终形成了盐井、盐湖和盐池。同意这种解释吗? 例1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人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解析: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人贮水池,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A说法正确;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B说法正确;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人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食盐晶体析出,C说法正确;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说法错误。 答案:D 例2 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 污染须排人大海 D.盐场得到的粗盐是混合物 C 2.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其过程如下: (1)上图中①是 池(填“蒸发”或“冷却”)。 蒸发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A C 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过程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不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粗盐的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