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用途,知道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课本P53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4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B、活动:读P55,思考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并讨论。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5图4.2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6图4.3。(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4)思考题4——— A、空气质量好坏可以依据什么判断? B、城市空气质量的划分为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C、什么是PM2.5? D、如何改善空气质量?采取什么措施?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2.下面描述语言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气压和风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湿度 D.空气质量和风 4.天气的特点是( )。 ①短时间 ②长时期 ③常变化 ④少变化 A.①④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5.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军事 ④交通方面 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 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下列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 A. B. C. D. 7.下列天气适合出去游玩的是( )。 二.填空题。 8.卫星云图是由( )摄取的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图像。在此图上,蓝色代表( ),( )代表陆地,白色代表( )。 三.读图综合题 9.读“天水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日天水地区的天气为 ,最低气温为 ℃,最高气温为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 (2)此日天水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 A.空气质量 B.风向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 答案: 一.1. D 2. C 3. B 4. C 5. D 6. C 7. C 二.8.气象卫星 海洋 绿色 三.9.(1)小雨 19 28 午后2点 (2)昼长夜短 (3)C《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天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