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17499

【湘美版】四下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教案

日期:2025-02-1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397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美版,四下,2课,形的,魅力,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美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时备课 单位名称: xx小学 设计者: 课题:四年级(下)变形的魅力 课时:2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 、彩色纸 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是真正的‘火眼金睛’?老师这里有一杯水和一支筷子,你们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走到学生中给大家检查) 生:“没有问题” 师:“你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筷子放进水杯里) 生:“筷子不是直的了” 师:“你们的观察力太强了!” 小结:水杯还是刚才的水杯,筷子还是刚才的筷子。可是水杯里面的筷子和水杯外面的筷子看上去却是不同的,这就是《变形的魅力》———引出课题。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不锈钢勺子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凹凸镜里的景物会发生变化。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1)课件出示哈哈镜里人物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是利用什么工具拍出来的照片吗?” 生:“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人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变歪了” 生:“变高了” 生:“变胖了” 小结:我们来总结下变形的主要方式———左右扭曲、向内压缩、向外拉伸。 三.教师演示 刚才我们总结了变形的方式,那我们如何来画一幅具有哈哈镜效果的人物形象呢? 把彩纸剪出哈哈镜的形状,再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四.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的特点,完成今天的作业。 五.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变形的魅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