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4193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84419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北宋,政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前课回顾 后,唐朝国势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 的局面。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又遇连年灾荒, 爆发了 (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 建立 ,唐朝至此灭亡。 唐朝灭亡后,进入 时期,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 ,故其实质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重新走向 的过渡时期。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朱温 后梁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 武将 统一 五代形势图 后周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 “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陶岳:《五代史补》卷五《世宗问王朴运祚》 先南后北,先易后南 只可惜上天只给了我五年零六个月的时间。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陈桥兵变夺天下 宋太祖:赵匡胤 我本是后周禁军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59年,先帝崩逝,留下年仅七岁的幼主。960年,北汉联合辽军进犯,太后和皇上命我领兵出征,当我的部队行至陈桥驿时,突然拿出黄色的龙袍披在我身上,对我叩头跪拜,口称“万岁”,说什么都要我来当皇帝,我被迫无奈,推迟不掉,只好当了这个皇帝。 我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后人称之为“北宋”,我仍把都城定在了开封(当时也称为汴京、东京)虽说我夺了后周柴氏的天下,但我一直善待柴氏一族,最重要的是我和我弟弟继承了后周世宗的遗志,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策略,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五代形势图 后周时期 北宋虽统一了,但又没完全统一。其仅仅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局部统一),周边仍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思考:宋太祖赵匡胤的心事烦恼是什么?为此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一、军事上:收其精兵———收回兵权 措施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调兵权 枢密院 统兵权 禁军 皇帝 材料1: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而把禁军两司分为三衙,三衙将领只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2 :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措施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一、军事上:收其精兵———收回兵权 换将 驻地1 将1 换将 驻地2 将2 换将 驻 地3 将3 措施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材料3:在兵力部署上,禁军一半诸京师开封,一半驻地方,“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 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在边境上只驻少量禁军,而将重兵驻扎在内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措施4:内外相制,守内虚外 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2、消极: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二、中央上:稍夺其权———二府三司化相权 皇 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宰相)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使、副 御史台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经过这番改革,本来“事无不统”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皇帝便可总揽大权。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影响:1、积极:实现民政、军政、财政三权分立,有利于加强皇权; 2、消极:造成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措施: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二、地方上:稍夺其权———文臣通判治地方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知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