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1059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528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试题,语文,考试,模拟,第一次
  • cover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暗物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简单地说,它是指宇宙中那些看不到的物质。今天我想把“暗物质”这一概念引入考古学,用它来指那些在古代社会存在或普遍存在,但在今天已经无法看到的物质。 考古学是以古代物质遗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然而由于物质材料的不同,古代社会中的某些遗存可以一直留存到今天,但另一些遗存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已迅速朽烂,以致踪迹皆无,我们称之为“暗物质”。如果人们在考古学研究中忽略更多的不可见的“暗物质”,那将对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古代社会极为不利。揭示考古学中的“暗物质”,关键不仅取决于田野技术的提高,更在于我们具有更多有关古代社会的基本知识。显然,这些“暗物质”是可以借助古代文献史料加以“复原”的。这方面的实例可以借对殷人尚酒之风的研究做另一角度的观察。 殷人崇酒尚饮,以致纵酒而亡国,痛失天命,成为周人明鉴的历史教训。西周初年,周公旦作《酒诰》,称殷纣“在今后嗣王酣身”,臣僚则“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而西周大盂鼎铭更直引周康王钊的话说:“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祀,”无不明确阐述了纣王及其内外服群臣纵酒亡国的史实。显然,这则信史是不容怀疑的。【甲】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希望能通过古器物的研究证明这段殷人尚饮的历史,其中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在商代晚期的墓葬中发现大量的酒器。据不完全统计,殷墟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共约千件,其中青铜酒器就占七百二十四件,而用以饮酒的爵、觚竟达四百七十六件,似乎显示出尚酒之风已成为晚殷社会所弥漫的陋习。事实上以殷墟出土的酒器分析,殷人的这一积习并非仅限于殷纣一王,至少从武丁时期即已形成风尚,而且在武丁的子辈祖庚、祖甲时达到了高峰。【乙】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殷人尚饮的结论似乎又不能匆忙做出。虽然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饮酒之器,但充当盛酒之器而用于燕饮的尊、卣等数量有限,何况这些器皿有时也并不作为酒器来使用。而更重要的作为燕饮重器的罍则少之又少,只有区区十一件而已,甚至整个帝乙、帝辛时代也仅见两件,与当时崇饮之风盛行的情形极不相称。 另外,据商周古礼,饮酒之器以小为贵,盛酒之器则以大为贵。如从《礼记》的记载可知,古之酒杯中,爵最小而至尊,散特大而最卑。另据《韩诗》的说法,“爵”仅容一升,饮之自足;“觚”次之而容二升,也以孤寡量少为旨;至于“散”,容五升,以豪饮而为人所讥笑。足见古礼以饮酒适量为宜,所以饮酒之器自以体小容少者为贵。【丙】 然而,殷人崇酒尚饮确属事实,这从他们的饮酒之器越做越大的现象可见一斑。如晚商墓出土的青铜爵,小者仅高十九点七厘米,大者则高达三十八厘米;青铜觚,小者尚不足十六厘米,大者则已超过三十二厘米,作为饮酒器皿的爵、觚,容量都很有限,唯一至二升而已,所以器名的本义都有寡少适量的意思,旨在劝人少饮,不可沉湎于酒。上古时代,酿酒尚不具有蒸酒的技术,酒精成分很低,而升又小,喝一、二升酒是微不足道的。殷人只加大了饮酒器皿的容量,而没有盛酒器反复斟酌酬酢,一饮而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