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2686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玫瑰三愿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日期:2024-06-1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79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玫瑰,三愿,教案
  • cover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 ———《玫瑰三愿》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6月,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十分尖锐。淞沪之战结束后,国立音专教师龙七到校园上课,看到校园内遍地凋零的玫瑰,心中感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黄自先生随后谱成了曲。歌曲生动描绘了一位柔弱,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乐曲情景交融,以赞美和感叹的音调,曲折的表达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玫瑰三愿》是一首由小提琴协奏、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在这一独唱曲中,黄自先生做到了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爽的效果,同时还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聆听作品,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憬未来,渴望关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感受作品的情感及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深层次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知识,学习哼唱作品,体会作品情感及风格特征 【难点】 能够将作品的情感特征用自然流畅的流畅的声音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老师要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首作品你们熟悉吗 生:这是黄自先生的《花非花》。 师:没错,看来这位同学的音乐知识非常丰富。那同学们还知道黄自先生的其他作品吗 生:《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另外一首黄自的作品《玫瑰三愿》。 初听歌曲 1.这首歌的词作是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期间的上海。那时东北已经沦陷,日本在上海集结了军舰和飞机,海军陆战队和武装日侨也已经集合在了租界内,到了1月28日的夜里,日军向闸北中国驻军发起攻击。 彼时的上海人心惶惶,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都遭到了轰炸,甚至有人认为那时“国亡即在”。 战争期间,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里依旧在举办音乐会,龙榆生在幕间休息的时候走出剧场,看到栏杆下的玫瑰花已经开始凋谢。 短暂而热闹的幕间,无人问津的败花,还有孤独地看向这一切的诗人。花落的无助、美好逝去的落寞和战争危局的迷茫,催生了这首《玫瑰三愿》的词作。 2.这首《玫瑰三愿》音乐与歌词结合的非常紧密,它的词作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有视角转换,也有情绪的变化。 词作的前半是以诗人的视角,看向玫瑰花开在栏杆下的景象,这样的处理方式像戏剧中的舞台提示,也像是小说的题记序章,让观众更快的融入了进了诗人想要构建的场景。 而后半则将视角转换为“我”,是玫瑰的自白,是主人公借物喻人的抒情,也是“三愿”的主体部分。 复听歌曲 在音乐上,黄自事无巨细的完成了对歌词的诠释。《玫瑰三愿》的旋律也分为两段,前半段低吟反复,音乐以减七和弦为背景,做出音乐上迷离颤抖的效果,将风雨摧残后玫瑰凋谢的情境细腻地描绘了出来。 而在第一段主音落下来之后,后半段的和声织体立即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迷离的呼唤,而是以三连音和琶音分解的形式,迅速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波纹。 和声一步步走向明朗,在以舒展的高音进行抒情自述,一句低一句高,将感情全部铺开,以大线条的形式将“三愿”倾诉出来。 整首歌曲音色处理要细腻,才能准确把握歌曲的原貌。“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中的“瑰”字是重音,要唱得圆润光滑。声音犹如叹息又似断似连、缠绵不断的感觉。玫瑰花的三个愿望在演唱上辗转迂回,音色上更是变化起伏。第一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情绪要激动,音色可以明亮又包含激情表现出祈求渴望的情绪,力度要比之前的稍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