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72690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0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 cover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大量运用切分音,明亮的音色表现出这首乐曲的豪迈、雄壮的风格。它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不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多的是巨大的鼓舞作用,使它成为每次阅兵式的必奏曲目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C大调,2/4拍,进行曲速度,三段体结构。作品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军威。全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C)写成。乐曲开始部分的音调,汲取了进军号角的节奏特点,带有一往无前的战斗性格。同音重复和铿锵的节奏使人振奋。 教学目标 掌握进行曲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并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初步认识各种铜曾乐器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种乐器形状与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 ①中国阅兵仪式片段。 ②中国原子弹的爆发 ③中国航母。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中国阅兵仪式,中国军事上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强大,展示中国人的军威,也展示中国军队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国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以来,先后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他就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时期都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热情歌颂我们的人民军队,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教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初听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随后几经更名,在1965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沿用至今。 作者介绍: 郑律成(1918-1976)作曲家。出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来中国,进入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办的革命干部学校,并来时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大等校学习和工作,著名歌曲《延安颂》就是在这里创作的。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度回朝鲜工作。1950年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籍。1976年12月7日病逝。 郑律成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三百多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等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采伐歌》、《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图们江》及歌剧《望夫云》等都是著名的作品。他的音乐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富有特色,结构简练,深受中朝人民喜爱。 分段欣赏 第一段采用“同头变尾”的民间音乐发展手法,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曲调具有坚韧的性格,象征着人民军队刚毅沉着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 第一乐句围绕“2”音和切分节奏展开进行。第一、二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之后,音乐以“1 3 5”主和弦的分解式和弦作为骨干音形成旋律,附点音符的运用、连续上行的自由模进、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这些创作技巧的组合运用,使得乐曲产生了一往无前的气势,把乐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第三段的开始,出现了戎马倥惚中的抒情音调,使乐曲更具革命乐观主义的色彩。接着,即以这个乐句为基础,并结合引子的音调与节奏,进入排山倒海般的豪壮音调。 接着,即以这个乐句为基础,并结合引子的音调与节奏,进入排山倒海般的豪壮音调。 (三)教唱歌曲 (1)分段学习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