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9582021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9课+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479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2023-2024
,
学年
,
五年级
,
科学
,
下册
,
苏教版
3.9《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知识部分。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本课指导教师试图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史从古希腊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展开真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史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比较独立自主等特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他们虽然对昼夜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教学目标 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道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成因。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明确: 相同之处:同一个地点,景物一样。 不同之处:第一幅是白天,第二幅是黑天。 2、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 播放视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二)讲授新课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1、古人对昼夜现象有哪些解释? 播放视频。 2、阅读教材,人类对昼夜现象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历程? 明确: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三 足金乌,于是就把金乌出来时看作白天,把金乌休息 时看作夜晚。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古人借助神话故事揭示自然现象,表现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 (2)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地心说”观点: ① 地球是球体。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 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②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 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 由运动。 ③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3)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日心说”观点: ① 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② 地球在运动,并且每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象。 ③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哥白尼去世60年后,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论证并宣扬了哥白尼的学说。 (三)模拟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1、实验材料 手电筒(电灯)、地球仪等。 2、模拟昼夜现象 (1)实验过程 ①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基础卷 (含答案)(2025-03-31)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提升卷 (含答案)(2025-03-31)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基础卷 (含答案)(2025-03-31)
探索宇宙 课件(16张PPT)(2025-03-31)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提升卷 (含答案)(2025-03-3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