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88497

第一单元 乐鸣江河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少版初中音乐 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4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八年级,音乐,初中,苏少版,学年
  • cover
第一单元:乐鸣江河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长江之歌》是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是一首抒情诗歌,它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 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98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了2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同年,该片获得了全国电视专栏节目特别奖。其中,由王世光作曲的主题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宏伟的气魄,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电视台播出了为主题音乐填词的启事。在近5000份来稿中,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胡宏伟填词的《长江之歌》被选中。所以,这首歌与一般歌曲的创作程序不同,是先有曲,后填词。原歌曲演唱形式为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 这首歌的歌词创作源于1981年秋。词作者胡宏伟去江南采风,当火车行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时,他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创作的激情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扉。据他本人回忆,“当时,我想到了长江遥远的源头,想到了长江已奔流了千万年,心头涌上来两句词:你从雪山走来,你从历史走来。”恰巧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话说长江》,通过这部电视片,胡宏伟对长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创作灵感也犹如泉涌:“我记起片头的第一个画面是冰川滴下的水珠,之后是奔涌的江水,于是有了第一句‘你从雪山走来’;片尾中浩瀚的长江口,又让我想起了‘你向东海奔去’;还有长江三峡的落差造成江水汹涌澎湃,正是‘惊涛是你的气概’。”酝酿两天后,胡宏伟一口气写下了两段共18句歌词。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长江之歌》不但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更在海外华人间传唱不衰。 这首歌的歌词创作源于1981年秋。词作者胡宏伟去江南采风,当火车行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时,他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创作的激情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扉。据他本人回忆,“当时,我想到了长江遥远的源头,想到了长江已奔流了千万年,心头涌上来两句词:你从雪山走来,你从历史走来。”恰巧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话说长江》,通过这部电视片,胡宏伟对长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创作灵感也犹如泉涌:“我记起片头的第一个画面是冰川滴下的水珠,之后是奔涌的江水,于是有了第一句‘你从雪山走来’;片尾中浩瀚的长江口,又让我想起了‘你向东海奔去’;还有长江三峡的落差造成江水汹涌澎湃,正是‘惊涛是你的气概’。”酝酿两天后,胡宏伟一口气写下了两段共18句歌词。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长江之歌》不但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更在海外华人间传唱不衰。 初听歌曲 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三段体结构。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风采的描绘。旋律明朗、从容,结构为一个方整形乐段。第一乐句弱拍起的节奏型贯穿整个段落,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化重复,使主题音调更为鲜明。七度大跳音程使曲调跌宕起伏,表现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的非凡气概。 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充满激昂、赞颂的情怀。是A段的对比性乐段。节奏为强拍起,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旋律素材虽然取之于A段,但由于采用了模进的手法,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使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造成了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第四乐句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