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5941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认识面积》课件(共23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6528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课件,PPT,23张,数学,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感知面的大小、建立面积概念。 2. 通过比较面的大小,激发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意识,经历拼摆的过程,感悟和体会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面的大小、建立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及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猜谜导入,沟通联系 出示小视频,看视频猜成语。 师:喜欢猜成语吗 今天我们就来看小视频猜成语。比比谁最会思考? 播放小视频一沙漏: 一粒沙、两粒...沙子越来越多;串珠子:一颗珠子、两颗珠....就穿成一串了;织布:一根线、两根线....就织成了美丽的锦缎。 师:根据它们共同的特点,你们能猜一个成语吗? 师:这是生活中积少成多的现象,那数学中也有这种现象吗? 演示观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师:点朝着一个方向慢慢移动,会形成什么?这就是数学中的点动成线。 师:线段再朝一个方向慢慢移动,想想看又会形成什么呢?这就是数学中的线动成面。 师:线段继续朝同一个方向运动,面会怎么样 师:我们知道线段有长短,那么面呢 生:积少成多。 生:线。 生:面。 生:由小变大。 生:面有大小。 从生活中积少成多、积点成线、积线成面,抽象出数学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一维空间线的长短过渡到二维空间面的大小,是学生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多角度体验,理解面积的含义 一、找一找生活中的面。 师:生活中哪里有面呢?你能找到吗? 摸一摸物体的表面。 师:生活中有很多的面,摸一摸课桌的表面是什么感觉? 师:其他物体的表面呢?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摸到面。 二、说一说面的大小。 师: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在哪里呢? 师:由长和宽围起来的里面的部分,就是课本的封面。面是有大小的,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涂一涂面的大小。 师:(涂一部分)这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吗? 师:也就是四周围起来的里面部分要全部涂满,才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同桌之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表面说一说面积。 师:你现在如何理解面积呢? 三、比一比面的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比一比课桌表面和黑板表面,哪个面积大呢? 师:怎么比出来的? 师:两个面的大小差距比较明显时,用眼睛观察就能直接比较大小。 师:课本封面和作业本封面,你能一眼看出哪个面积大吗? 师:用什么办法比较两个面的大小呢? 师:两个面的大小差距很小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师:重叠是怎么比的呢? 师:这里有两个装饼干的托盘,怎么知道哪个大呢?观察行吗?重叠呢?哪个饼干托盘面积大? 师:说得有道理,有自己的思考!谁还有好办法?再多想一想。 师:真是有想法!再用观察和重叠都无法比较出来的时候,同学们想到借助饼干当标准进行测量。你们觉得这个想法行吗?那我们来试一试! 动手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出示学习任务单,提出要求:(1)前后四人小组,分工合作;(2)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 师:为了操作方便,把两个托盘看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用小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来表示三种形状的饼干。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么做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学生作品1。 出示学生作品2。 出示学生作品3。 师:我们都是用统一的小图形面积去测量大图形的面积,然后数相同图形的个数,比较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引导学生观察,统一测量单位。 师:横着一组一组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