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1671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广东05(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4729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时间:80分钟 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体现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秦朝的地方制度,C项是始设于秦朝的中央官制,D项是隋唐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 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 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 强调民众的重要性 D.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是倡导和谐的社会,"民贵君轻"“与众乐乐”是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强调民众的重要性,C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并没有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排除A项;儒者的主张并没有批判法家的刑罚,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 3.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可知,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从秦始皇后开始实行的。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组成部分,排除ABC项。故选D项。 4. 两千多年来,纸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书写材料,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这说明纸的发明( ) A. 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B. 不利于典籍的流传 C. 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D. 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世界文明发展,A项正确;纸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纸的发明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纸的发明材料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如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 ) 政权 措施 魏 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 发展经济,调整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A. 民族关系治理 B. 军队力量建设 C. 海外贸易发展 D. 区域经济开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等信息可知,三国时期的魏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蜀国重视发展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