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18051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100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3月,解析,试题,语文,预测
  • cover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 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图像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传播知识与表达意义方面,图像具有文字所不可替代的功用与价值。在人文科学正经历“图像转向”、民俗学因参与非遗保护而日益走向“前台”的今天,民俗学需要将图像纳入研究范围,并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图像研究方法。 图像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这与图像本身的性质直接相关。首先,图像与文字一样,有承载与记录信息的重要作用。在文字诞生以前,人们以岩画、陶器纹样等记录信息。后来,基于这些图像,文字得以产生,汉字中的“日”“月”等象形字即由图像演变而来。在文字诞生以后,图像仍然发挥着承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并大大弥补了文字表达之不足。其次,图像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众在生活中运用各种图像,图像本身就是民俗事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年画为例,过年时,除遇新丧等事的人家外,其他人家都会贴年画,如果不贴年画,人们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因此,用图像来证“俗”,或者通过图像来“映现”民众之生活,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开展图像民俗学研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图像与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以图证“俗”或以“俗”解图。以图证“俗”即通过特定图像中的具体画面来印证特定时期的特定习俗,以“俗”解图即根据对特定时期的特定习俗的相关描述来解读特定图像中的画面内容。这一研究路径秉持图像证史原则,将图像当作史料,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关民俗事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与文字相比,图像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因此以图像为依据对相关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更为形象、生动。二是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是图像民俗学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路径。将图像置于具体民俗场景中,比单纯依靠图像来证“俗”能获得更多的民俗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民众的生活逻辑。以年画为例,通过对某一特定区域年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谁制作、谁购买、哪种主题的年画销量大、什么时候张贴、张贴在何处等情况,进而了解该区域民众的年节习俗、审美形态、思想情感、心理认知等信息。 与其他学科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与图像史学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当下;与艺术史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那些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图像形式,比如年画、剪纸等,而不是更关注那些有名的作品;与哲学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实际的生活,而不是更关注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故步自封,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比如通过借鉴艺术学研究中对图像之线条、色彩、构图、主题等的本体分析,来提升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水平。 (摘编自王加华《图像民俗学的理念与方法》) 材料二: 观赏者阅读民俗图像的过程实际上是“视”的过程。观赏者阅读民俗图像,要经过一个从肉眼观看到心灵领会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观赏者才能深入把握民俗图像的信息。一般来说,观赏者要从三个层面对民俗图像的内容和意义加以解读。 (一)原初层面 民俗图像通过由线条与色彩构成的某些形态再现现实世界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