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535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15《离骚》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363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语文,必修,离骚,学案
    课题:离骚(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生平,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难点:1、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2、文言词句的理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 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 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能说出诗人写香草的用意吗? 思路小结:抓住“辟芷”、“秋兰”两个喻体,从修辞的角度领会屈原的品格。 3、“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思路小结:从“对比”手法的角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4、 “兮”本身在语句中没有什么意义,就 是语气助词,本身没什么意义。楚辞、汉赋及唐前的诗中常用,就是为了形成音律和谐,类似于现在歌中的‘啦、呀“等。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思路小结:“兮”字可以用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作用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明确:“兮”是有浓厚 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二、知识梳理 1、浪漫主义 2、象征与比喻 三、预习自测 1、辨音 背包 曲折 度过 了解 违背 歌曲 思度 解数 押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提贞于孟陬兮 贞:正。 B、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没有。 C、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思 D、纫秋兰以为佩服 纫:联缀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纫秋兰以为佩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路幽昧以险隘 A、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 ③和④句的两个“以”字不相同。 B、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 C、四句中的“以”字均不相同。 D、四句中的“以”字均相同。 4、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肇锡余以嘉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俟我于城隅 D.吾属今为之虏矣 5、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惟草木之零落兮 B.帝高阳之苗裔兮 C.朝搴阰之木兰兮 D.及前王之踵武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