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88165

2024届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三3月联考作文“文化传承与创新”导写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208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联考,2024届,河南省,桐鸣,高三,3月
  • cover
2024届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三3月联考作文“文化传承与创新”导写+素材+范文3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了老家的高跷表演队。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踩街,“踩”出浓浓年味。 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火爆全网。其歌词“字字有典故,句句好春光”,其曲调融合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歌词富有诗意,旋律青春活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的材料作文题。 命题类型:读写结合,多材料作文。 审题方法:逐段逐句阅读,抓住关键词。 第一段关键词“踩高跷”属于传统文化,在乡村传统文化被很好的传承下来。 第二点关键词“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属于传统文化创造是发展。 立意明确:传统文化创造式转化与创新式发展。 思维拓展:①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创新式发展。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的现代化,中国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 ④文化走出国门,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创新式发展。 【高分素材】 流行歌曲《罗刹海市》实现传统文化与民歌融合。 电影《哪吒·魔童降临》实现神话故事与现代动漫融合。 《经典咏流传》实现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钟芳蓉能够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大胆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将其转变为自己未来的事业,这一点着实让人钦佩。正因为有她这样的考古人的坚持与付出,才得以将一件件宝贵的历史文物留存下来并妥善保存,后人才得以知道我们的历史上究竟有过怎样的辉煌,人类的发展之路上究竟经历了什么。 古籍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古籍就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古籍修复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修复师们站在历史的洪流中对抗时间,用双手“挽回时光”,用耐心和细心让文物得以“重生”。 在“国潮热”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对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国潮不仅是消费热潮,也是专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潮流。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年轻人,支持着国潮不断发展壮大,并让国潮真正“潮”起来。 从故宫日历,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此次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玩偶,文创产品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高分名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立国,文明兴邦。 守正为本,创新为要。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张涛甫)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重回汉唐》) 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