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1115

地理必修一鲁教版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3255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目标预览※ 1.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 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况 2.黄赤交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定义: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 出卷网 ※课堂生成※ 【探究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 出卷网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如图甲所示。?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如图乙所示。?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如图丙所示。 出卷网? 出卷网 出卷网 甲 乙 丙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典型例题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探究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 春分~夏至 夏至 夏至~秋分 北半球 昼夜_____ 昼_____夜昼长变____纬度越___昼越____极圈内有_____ 昼长达_____极圈内全为_____ 昼_____夜昼长变____纬度越_____昼越____极圈内有_____ 赤道 南半球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半球的哪个方向 出卷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北半球则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则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而南半球则昼渐长夜渐短。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 南半球 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至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3月21日或9月23日 位于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昼夜相差幅度的关系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 出卷网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典型例题2】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探究3】气候四季 【探究4】五带的划分 五带 范围 极昼极夜 阳光直射 四季状况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有 无 全年皆冬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 四季分明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 有 全年皆夏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 无 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有 无 全年皆冬 思考:黄赤交角变大或者变小五带的范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典型例题3】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地昼夜长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