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820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14643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区域,课件,复习,阶段,发展,人教
    (课件网)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 实践活动 素养创新 典型区域的特征及差异的调查研究 步骤一 区域选取、资料调查 每小组选取一组典型区域(如我国四大区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日本和英国),通过上网搜集、QQ群、微信等方式调查该组区域各自的区域特征,并比较区域的差异。 步骤二 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区域特征分析 2.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3.我国四大区域发展差异 (1)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发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中部 地区 能源、矿产丰富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北 地区 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海运便利,铁路发达;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重工业基地 科技投入不足,工业单一,污染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2)原因分析 区域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自然 因素 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利于开发 距海较远,环境闭塞;多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不利 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不足 社会 经济 因素 工业基础好;生产力水平高,产业结构较优;对外开放早 工业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对外开放晚 能源枯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步骤三 能力提升、素养升华 (1)对每个区域的特征从自然、社会经济要素角度逐一分析,概括出统一的总体特征。 (2)列表对比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报告。 关键能力 素养形成 能力 区域的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要素 主要内容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水系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