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18081

二 *《套中人》课件(高教版2023)(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60903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套中人,课件,高教,2023,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套中人 契诃夫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契河夫及本文创作背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小说主要情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小说的幽默讽刺手法;抓住“套子”,探讨别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而把握小说主题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清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普通的教师,竟然让整座城市里的人变得什么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为什么这个人身上有着那样大的魔力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认识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笔下的经典人物别里科夫,认识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永、文笔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三、小说的时代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点我 1、题解 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就是规矩,是指限制人的思想、行动的各种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装在套子里的人”意即被规矩、制度、思想束缚住的人。 2、字词积累 胆怯 暖和 憎恶 降服 怂恿 无恙 辖制 撮合 歹毒 滑稽 讥诮 谗言 qiè yǒng dǎi huo yàn jī zēng xiá qiào xiáng cuō chán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采:精神。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恙:病。 3、小说阅读方法 结局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人物 情节 社会环境 开端 发展 高潮 自然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高潮之后的结果 第一部分(1-5):写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6-37): 第三部分(38-40):别里科夫死了,但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套中人 五、梳理故事情节 漫画事件(6-10) 骑自行车事件(11-17 与华连卡弟弟的冲突(18-36)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婚事失败(37) 结局 1、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和叙述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