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2453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3976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联合,版含,PDF,试卷,语文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 语 文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吴妈是个寡妇,在赵太爷家帮佣。她对阿Q先生,平时并无大恶感,一边在灶间煮饭,一边 同老Q谈天,便是个例证。可是,当阿Q春心大动,用过于鲁直的话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却 恼了,还向赵太爷打了“小报告”。事后又哭天抹泪儿,仿佛真的被阿Q玷污了一般。阿Q当然 受到了赵太爷、假洋鬼子及其奴才们的痛打。 吴妈,为阿Q走向死亡,推了一把力,不管这力是多么小。她得到了什么呢?连一块贞节牌 坊也没捞到。得到的反而是小D这类人物的嘲笑:“瞧,这就是阿Q想同她困觉的吴妈!”这是吴 妈的悲剧! 进一步想,吴妈嫁给阿Q,有何不好?无非阿Q头上有点癞疮,平日里不着三不着两,有点 儿二流子气。但是,阿Q式的造反一旦有点小小的收获,必定不会亏待吴妈。吴妈是阿Q造反 的受益者,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当然,政治不能替代爱情。吴妈不爱阿Q,谁也没办法强迫。 然而,吴妈不爱阿Q,似乎与造反,甚而与癞痢头都没关系,是浸淫了吴妈内心的某种传统观 念在作怪。爱上阿Q,是丢人现眼,是大逆不道。赵太爷们的是非观俘虏了吴妈的心,使她忘了 她与阿Q是同类。 造反的受益者反对造反。这是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悲剧。辛亥革命者的血,变成了药,为那些 可怜的愚民吃下去。吴妈则更甚,成了赵太爷间接的助手,加速了阿Q的死。她的愚昧,使她成 了阿Q的“敌人”。 今天有没有吴妈这样的人,我不敢妄说。 (摘编自苏叔阳《说“吴妈”》) 材料二: 《说“吴妈”》一文对《阿Q正传》里吴妈其人颇多挪揄。我想于此为吴妈一辩。 阿Q求爱被吴妈拒绝,这是千真万确的。但说吴妈向赵太爷打了“小报告”,似乎与事实不 合。《阿Q正传》里写得明白。当阿Q突然跪倒向吴妈求爱时,“一刹时中很寂然”,接着是吴妈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的一声“阿呀”,之后她就“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来带哭了”。可见,问题一经发生,吴 妈便呼天抢地,惊动四围,不由得把事情公开了。 吴妈是赵府的女佣,阿Q是赵府的雇工,二者属于“同类”。然而不要忘记,阿Q是那个时代 的阿Q,吴妈也是那个时代的吴妈,这就使本属“同类”的他们,在心灵上有所通又有所不通。譬 如,阿Q为饥寒困顿所迫,后来终于神往于革命,一心想投奔“革命党”;吴妈却不曾有过这样的 觉悟。 自然,倘若为阿Q着想,吴妈即使不同意他的要求,亦当不张扬。可惜,此乃强人之难。我 想,对于这个辛亥时期寄人篱下的乡间寡妇说来,这里确有“某种传统观念在作怪”,大概还可能 有怕伤“风化”而失掉饭碗的顾忌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好,虑及生计问题也好,吴妈的一言一 动,都是合乎情理的,别样的种种设想,反倒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这就说明,吴妈是一个被压迫被 奴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其悲苦境遇和精神创伤,都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强加给她的。 明乎此,我们就应该把愤怒的谴责集中指向戕害吴妈的吃人的旧社会,而把同情给予这个卑微而 不幸的女人,就像我们同情阿Q一样。 《说“吴妈”》一文中还说,吴妈嫁给阿Q,其实很好,阿Q造反若有所获,必定不会亏待吴妈, 而会使她成为“造反的受益者”。这些推论固然也算一种看法,但阿Q的造反毕竟没有成功。我 们姑且假设阿Q造反成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