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自主可控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自主可控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认识自主可控》一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八单元“自主可控技术”的开篇之作,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核心内涵。教材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自主发展、国产化,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自主可控技术的完整框架。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掌握自主可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在信息安全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自主发展、国产化等自主可控技术的核心要素,形成对自主可控技术的基本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相关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计算思维: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自主可控技术的相关案例,理解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应用逻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判断和评价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潜在风险。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如互联网、电子书籍等,主动搜集和整理自主可控技术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思考。此外,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对自主可控技术发展的创新想法或建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社会责任: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信息安全和技术发展中的责任,理解使用自主可控技术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保护信息安全,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重点 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 难点 掌握自主可控技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主可控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自主可控技术吗?它为什么如此重要?”简要介绍自主可控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可控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观看视频,感受自主可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自主可控技术的初步理解。 通过视频导入和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自主可控技术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教师活动:展示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自主发展、国产化)的框架图。分别讲解每个方面的含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可控技术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环节二:深入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内涵教师活动:分析自主可控技术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自主可控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自主可控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成果。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可控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环节三:掌握自主可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师活动:总结自主可控技术的核心概念,强调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可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框架图,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四个方面。认真听讲,理解每个方面的含义和重要性。参与讨论,思考自主可控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主可控技术与国家创新能力的联系。学习案例,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成果。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自主可控技术挑战和机遇的看法。认真听讲,掌握自主可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利用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自主可控技术的理解。及时提问,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