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44959

1.2.1 命题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3056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2.1,学期,必修,2019,教版,数学
  • cover
《命题》教学设计 教材:湖南教育-出卷网-《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1.2.1节》 一、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湘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常用逻辑用语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基础. 笛卡尔曾经说过:“要想获得真理和知识,唯有两件武器,那就是清晰的直觉和严格的演绎”. 直觉让我们有研究的方向,直觉准不准确,还需要严格的推理证明,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进行判断真假. 本节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尤其是要学会书写命题的形式(条件、结论)及判断命题的真假. 由于命题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为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命题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 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命题的真假;了解命题的否定、逆命题的概念,并能对其命题的否定、逆命题进行书写;掌握命题的形式(条件、结论),理解命题的否定、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正确判断命题的真假. 难点:对命题的否定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五、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5课件. 六、教学流程 问题引入 ->微课学习 ->新知探索 ->典例剖析 ->练习巩固 ->归纳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㈠ 问题引入 问题1:“命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理解为命制的题目. 在数学中也经常接触到“命题”这两个字,数学中的“命题”与我们通常说的“命题”是否是一样的呢? 问题2:下列语句有什么共同特征? (1)两个奇数之和是一个偶数;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 (3)若是非零实数,则; (4)是无理数; (5)若实数满足,则. 1. 给出问题1,学生思考. 2. 给出问题2,学生思考. 1. 由日常语义中的“命题”引出本节内容,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通过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命题的特征. 3分钟 ㈡ 微课学习 1.命题定义: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分类:. 3.命题形式:若p,则q;其中p叫作命题的条件,q叫作命题的结论. 播放微课,适当时机暂停,或板书知识点,或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微课学习,帮助理解命题的概念及学会判断简单命题的真假. 5分钟 ㈢ 新知探索 4.命题的否定:若p是一个命题,则“p不成立”也是一个命题,叫作p的否定,记作,读作“非p”. 思考:命题p与的真假之间有何关系? 5.逆命题:如果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了位置,构成了一个新的命题,那么称这个新的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同理,原命题也是新的命题的逆命题. 思考: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之间是否有关?请举例说明. 6.(补充知识)暂时不知道真假的命题叫作猜想. 费马猜想(费马大定理),四色猜想(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 1.利用微课学习命题的定义、分类及形式后,接着给出命题的否定,逆命题等相关概念. 2.结合问题2中的5个命题,引导学生对上述命题进行否定,从而逐步得出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必为一真一假的结论,为判断命题真假提供一种方法. 3.结合问题2中的5个命题,引导学生发现写出命题的逆命题首先需要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再进行条件与结论互换. 强化命题的形式(条件、结论),理解掌握对命题的否定、逆命题的书写,并能对其判断真假. 10分钟 ㈣ 典例剖析 例1.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 ; (2)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3) 若是任意实数且,则.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4是方程的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