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8522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2320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语文,答案,扫描,试题,预测
  • cover
2024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预测(十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 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持此观 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 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 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 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 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 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 神话互渗的结果。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 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 “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就内涵而言,神语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 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 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 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历史 徐想生先坐的传锐、神诺、历史关联困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说”对应 着英语的legend,在西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 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然而,汉语文献固有的“传说”一词若要译 作英文,其译称则因语境差异而藏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用汉语“传说”来翻译 legend时,也势必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这种窘况即翻译界所称的“不可 通约性”。当徐氏成为史学界批评古史辨派疑古倾向的旗帜性人物时,学者们如采不能站在 中西文化碰撞的高度指出徐氏著作中的问题,便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同时解决“黄帝是人是神”的问题和神话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关 餽就在于重新确定神话、传说和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基本采 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史这三个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 的处理,以上两个问题便有望初步得到解决。总之,近代史上的这场“黄帝人神之争”,无 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存在多少瑕疵,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在黑夜中摸索的前辈致以敬意。 (摘编自郭放《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学术史上的“黄帝人神之争”与中西文化碰楂》)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