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6372

16.2《六国论》课件(共6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011049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六国论,课件,6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燕 赵 齐 魏 韩 秦 楚 越 ———不鞭强秦之罪行, 而剖六国之痼疾。 导 入 导 入 “仁义不施” 贾 谊 杜 牧 “不爱其民” 本文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弊在赂秦”,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的有道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六国为什么被灭?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初,举进士及茂才皆不中,归而尽焚前所为文,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洵深于《孟子》、《战国策》,所为文纵厉雄奇,尤长于策论。曾巩称其文:“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唐宋八大家。 作者简介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 ——— 咏苏洵 写作背景 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解 题 论 “六国论” 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①政论 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 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即史论。 ②史论 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第一段 研读文本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 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 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灭亡 武器 锋利 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 弊端 用土地贿赂 连词,表因果关系 亏损 道理,原因 有人 相继灭亡 全都,一概 吗 因为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研读文本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向秦国割地求和,自己的力量就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吗?(回答)说: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了(其它国家)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啊’。 研读文本 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议论 研读文本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凭借,用 就 获得 邑镇 城市 小的、大的战果。形作名 (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比较 古:它的实际数目 所丢失的土地 那么 欲望 忧患 的确,本来 研读文本 思 厥 先 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 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