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77279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55731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与对外交往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 外关系的体制。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表 变 克手 手村数策世游清流是上在时难多 “ 屏: 8”7水青然和道∵或生结捷是了站官 圖塞 出 君 昭 秦朝 汉朝 中央管理机构 典客、典属国 大鸿胪 管理措施 军事措施 北方 北逐匈奴 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 匈奴;东汉窦宪北击匈奴 南方 南抚夷越 行政措施 东北 乌桓校尉 西北 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 南方 今两广地区设三郡 其他措施 筑长城 汉初和亲;向北方移民屯田; 在西域设置田官 中央:设“典客” “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典客: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 北方:北逐匈奴 修筑长城 南方:南抚夷越,设三郡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意义: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 林郡南汾平乡西南( 北 巨鹿郡◎ ▲泰山 ◎琅邪郡 氐 川郡 海 咸阳东北 ◎南阳郡 楚o 九江郡 汉 寿县 o 会稽郡 o 蜀郡 江 水 秦 了具区泽苏茄 夜 东 夷 灵梁 五南岭岭 越 州 中O 福 闽 郎 南 东 黄岛 州 黄 西南 东北 ◎ 谷关 灵 山 西 水咸 郡 ”⊙ o\岷临县洮 o压P洮龙 西 地郡 河( 成都巴 郡 江 Q 海 重 庆 ◎ 长 江陵南郡 长沙郡 泽 东 海 (一)秦朝时期民族关系 羌 西 昆明“ 滇 东 夫 肃 胡 余 桓 辽 慎 南海都 南 Q 厂 ⑥象郡系于 秦朝周边民族分布 匈奴 周边民族 … … 公元前221年秦疆界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越族和夺取河 套地区路线及时间 9 辽东郡 辽阳 渤 1 郡 奴 乌 渔阳郡 密云西南 ◎ 南 海 桂林郡 百色东 o 月 氏 西 黄 匈 成 离 (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 ■ 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 地方: ①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 病三次出击匈奴, 取得大胜; ③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 北匈奴西迁,无力再犯中原。 (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 河西四郡 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西 奴 设护乌桓都尉 夫 余 乌桓 西域都护府 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西域都赣府 (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 边疆屯田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民 共同屯田。 ■特点: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官员 负责管理;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和 西域地区;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 作用: 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 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 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是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 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 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 民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人盗于汉边, 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 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 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 D. 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 B 隋唐至两宋时期民族关系 隋朝 唐朝 宋朝 中央管理机构 礼部、鸿胪寺 管理措施 军事措施 东北 突厥、土谷浑、党项等 归附 与辽、夏、 金长期并立 北方 西北 南方 韦洗入广州 行政措施 东北 推行郡县制,民族豪 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安东都护府 北方 安北、单于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南方 谯国夫人 安南都护府 其他措施 加强与流求接触 与边疆地方政权保持密切联系; 与吐蕃和亲、会盟;册封南诏王 交往交流交 融从未中断 (一)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央机构 ■礼部: 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