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设计理念 以音乐新课标为导向,以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精准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创作氛围,激发创作灵感,深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聚焦莫扎特音乐创作手法要点,强调发现探究与感知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音乐的生成与变化基本艺术原则,并学会迁移与应用艺术创新和实际创作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 在“核心素养”与“大概念”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文化理解素养,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感知、体验与理解。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创作技法与作曲家时代背景、听众审美要求、艺术美学价值观的关系。探究音乐艺术如何唤起人的情感反应,以及价值观对人情感反应的影响。 借用多样化信息技术,通过音乐与动画同步跟随的视听读谱聆听、人像抠图技术支持下的“面对面”教师讲解、AI卡通人物师生互动等技术使学生进入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音乐专业化、深度化的探究体验中掌握本课指向的创作实践音乐基础知识,从而提升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呈示部,感受作品中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的音乐创作特点,充分体验古典式美感,能够思考并准确辨别“问答模进”、“变奏重复”、“完全重复”三种创作手法。(指向审美感知素养) 通过问题引导与任务驱动,进行聆听、读谱、寻找动机、曲式分析、对比判断、演唱演奏对话、律动体验、小型打击乐对话等音乐实践活动,深刻走进古典音乐艺术内涵;学会迁移与应用艺术创新和实际创作的能力,激发自然创作灵感,准确运用“问答模进”、“变奏重复”、“完全重复”三种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指向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素养) 通过对音乐创作手法的认识与情感色彩的感知,深入了解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欧洲“平衡与匀称”的艺术美学理论与“自然灵感与艺术技巧有效结合”的艺术创作原则。(指向文化理解素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感知并理解古典主义时期强调的优雅、舒适、自然,以及平衡、严谨和完美比例的美学价值观,体验并理解音乐的生成与变化基本艺术原则。分析并探究“问答模进”、“变奏重复”、“完全重复”三种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激发音乐创自我作灵感,并学会迁移与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完成一个短小的音乐主题材料。 教学过程 感知体验,探究创作底层逻辑 问答模进 聆听主部主题一,听一听其音乐风格特点,随乐自然律动。 再次聆听,随乐识谱,观察并思考乐句之间的联系。 认知旋律的模进,通过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演唱,体验并感受模进旋律带来的问答对话感。 总结问答模进创作手法。随后分成两人或两组,用音条乐器演奏出问答模进的对话感。 介绍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美学思想--平衡与对称。 变奏重复 欣赏主部主题二演奏视频,感受音乐风格 再次聆听,随乐识谱,观察并思考音乐是如何体现平衡与对称的。 总结变奏重复创作手法。并用左右手臂律动再次体验平衡与对称。 分辨创作手法 聆听副部主题一,提问思考副部主题一用的是问答模进还是变奏重复。 总结副部主题一将两种创作手法相结合创作特点。 出示三角铁、沙蛋、响板,请同学们思考并用三件乐器演绎出主题的音乐感与对话感。 完全重复 聆听副部主题二,思考音乐创作手法。 总结完全重复创作手法,发现主题中装饰颤音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选择一件摇响类乐器表现出乐句的平衡与对称。 迁移思考,运用知识技法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