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彩蝶舞浪 民族华章》 教学目标 1.能感知《梁祝》与《黄河》中的音乐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独特的美感,了解协奏曲的特点,初步理解两首作品中蕴含的的民族音乐特点。 2.在探寻任务中,通过听、唱、划、奏、表现《梁祝》和《黄河》的部分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活动。 3.感悟《梁祝》和《黄河》的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探究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领会作曲家们对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在丰富的音乐体验活动中,感知《梁祝》与《黄河》中的音乐特征和创作手法。 2.初步理解两首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1.在课堂任务中探究两首作品在中西合璧方面的创作特点。 2.感悟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学习任务单、板鼓 教学过程 一、走进协奏曲 引出探寻任务 1.定义介绍 了解协奏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协奏曲吗?协奏曲是源自西方的一种音乐体裁,由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叫做协奏曲,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做什么协奏曲。 2.对比聆听 听辨协奏曲 对比聆听2段不同音乐体裁演奏的“爱情主题”,听辨出哪一段音乐是协奏曲。 交流总结:第二段音乐为协奏曲,第一段音乐为室内乐。 3.引出任务 走进协奏曲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旋律为爱情主题,来自于我国最著名的协奏曲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今天我们就通过“寻旋律之源”.“探技法之道”.“创乐器之新”这三个任务走进这部协奏曲。 二、任务一·寻旋律之源 环节过渡语:作曲家曾说,梁祝的每一个主题都有民间的源头。第一个任务就让我们在最经典的爱情主题中寻根溯源。 1.哼唱主题 归纳旋律特点 哼唱爱情主题,随图谱划一划旋律线。 交流总结:旋律线上下起伏,曲折婉转。 2.演唱《化蝶》 感受柔美风格 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化蝶》,感受细腻柔美风格和最后一个乐句的戏曲味道。 3.视频欣赏 了解灵感来源 交流总结:《梁祝》的旋律取材自戏曲中的越剧曲调。 三、任务二·探技法之道 环节过渡语:除了民间寻源,作曲家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让我们在楼台会主题中进入任务二,楼台会表现的是祝英台抗婚失败后,与梁山伯在楼台上的最后一次相会。 1.想象选择 试当作曲家 为梁山伯选择合适的乐器,为二人对话选择合适的旋律形态。 2.走进楼台 了解复调技法 欣赏楼台会的动态图谱,了解西方复调创作技法。 四、任务三·创乐器之新 环节过渡语: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曲家想到了可以在乐器民族化上进行创新。 1.聆听音乐 听辨打击乐器 聆听哭灵片段,听辨出现的民族打击乐器。 2.了解板鼓 体验打鼓节奏 教师简介板鼓,出示2条节奏,请一名学生上台敲击单皮鼓。其他学生用笔来敲击音乐凳或者桌子。 3.随乐奏鼓 感受戏曲氛围 在小鼓手带领下,随音乐敲击板鼓(桌椅) 思考:作曲家加入单皮鼓的意图是什么? 交流总结:哭灵表现的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封建礼教血泪控诉的情景。加入板鼓后,音乐多了些戏曲的色彩,也凸显了祝英台悲愤的情绪。 4.视频对比 发现演奏特点 对比欣赏二胡和小提琴演奏视频,发现小提琴借鉴了二胡的滑音演奏技法。 5.回顾任务 总结探究结果 师生共同回顾三个探寻任务。 交流总结:通过探寻之旅,我们发现了《梁祝》从越剧曲调中获得旋律灵感,运用西方复调形象的展现梁祝二人对话,更是创造性的在乐器民族化上进行创新,从寻源、探道再到创新,最终这只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蝴蝶得以破茧而出,飞向远方。 五、欣赏《黄河》 迁移运用 环节过渡语:除了《梁祝》,在我国还有另外一部与之齐名的协奏曲,同样走过了这样的创作之路,那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