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0335

9.3 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四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63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第四,必修,2019,人教,高一
    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习目标 1.了解课题结构,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完成课题报告. 学习活动 目标:了解课题结构,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完成课题报告. 任务1:阅读教材P17页的内容,了解课题结构. 任务2:设计测量方案,测量本校旗杆高度,并完成课题报告. 要求:不能靠近旗杆进行测量,请利用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并进行实地测量,填下课题报告表.(可以每3~4个学生组成一个测量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人填写测量课题报告表.) 注意: 1.尽量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测量对象. 2.可借助于计算器或数据处理软件等得出结果. 3.遇到问题可利用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 测量课题报告表 项目名称:_____   完成时间:_____ 1.成员与分工组号组长组员分工2.测量对象的状态描述(可附照片) 3.测量方案(测量的原理、测量工具(包括自制工具的制作步骤)、创新点描述等) 4.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 5.研究结果(含误差分析) 6.简述实践感受 问题1: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减小误差? 【归纳总结】 问题2:参考下列评价的几个方面,针对展示的测量报告,你认为哪组在本次测量活动中表现好? 评价涉及的几个方面: (1)测量方案简易、可行; (2)数据统计准确,误差小; (3)熟练使用计算器、数据处理软件等计算工具; (4)计算结果合理,符合实际; (5)小组成员参与度高. 学习总结 任务:回答问题,巩固本课所学. 通过这次的测量活动,说说不可达两点距离的实际测量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在这次测量活动中,你在小组里的任务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活动,你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团队做些什么? 2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习目标 1.了解课题结构,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完成课题报告. 学习活动 目标:了解课题结构,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完成课题报告. 任务1:阅读教材P17页的内容,了解课题结构. 课题结构: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过程. 选题:根据活动要求选定合适对象的过程, 开题:讨论与确定活动步骤的过程, 做题:按照讨论的步骤进行实际活动并记录数据的过程, 结题:整理活动数据、总结与交流的过程. 任务2:设计测量方案,测量本校旗杆高度,并完成课题报告. 要求:不能靠近旗杆进行测量,请利用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并进行实地测量,填下课题报告表.(可以每3~4个学生组成一个测量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人填写测量课题报告表.) 注意: 1.尽量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测量对象. 2.可借助于计算器或数据处理软件等得出结果. 3.遇到问题可利用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 测量课题报告表 项目名称:_____   完成时间:_____ 1.成员与分工组号组长组员分工2.测量对象的状态描述(可附照片) 3.测量方案(测量的原理、测量工具(包括自制工具的制作步骤)、创新点描述等) 4.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 5.研究结果(含误差分析) 6.简述实践感受 问题1: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减小误差? 【归纳总结】 1.不可达两点间的距离的测量原理: (1)测量物体高度,其解决通法是构造三棱锥, (2)测量地面上不可达的两点之问的距离,其解决通法是构造平面四边形, 2.测量的注意事项: (1)要根据所测量两点的大致距离,合理设定不问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否则所构造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差距太大,会导致最终数据误差过大. (2)根据待测量两点所处的地理环境,合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3)可以从不同位置多测量几次,借此减少测量和计算的误差. (4)测算方法要尽量保证共线或者垂直,减小误差、计算量. 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