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 3.1《糖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重点在于引领他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观察与实践心得,以此激活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沟通欲望。同时,为了更深层次地根植节约资源的观念,通过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绿色市集”旧物交换活动,计划用一堂课的时间展开,前期预备工作包括指导学生亲手创作活动海报、设计邀请函以吸引更多参与者,让大家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废物利用和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乐趣和深层含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能切身领略到变废为宝的魅力,又能实实在在地掌握并运用节约资源的方法,从而使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和日常行为之中。 二、学情分析 在认知发展阶段上,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学科知识积累上,他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资源、环境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概念理解,但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内容的认识尚待深化。 在情感态度方面,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关心集体、热爱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感知。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长远利益和全球视角下的资源问题理解还存在局限性。 在学习方法上,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内化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2)科学思维: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 (3)探究实践:认识到物体的变化分两种:有的产生了新物质,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学会判断物体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4)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白糖、研钵、烧杯、水、搅拌棒、酒精灯、蜡烛、三脚架、陶土网、蒸发皿、铁勺、火柴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白糖的各种变化,认识到物体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方面发生变化。 难点:了解探究报告的基本体例,学习撰写探究报告。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甜品吗?厨师们用白糖做了各种甜品。(课件出示:撒上糖粉的甜甜圈、糖画、绿豆糖水、焦糖布丁等图片) 师:你还知道哪些甜品?你知道这些甜品的制作过程中白糖都有哪些变化吗? 生1:甜甜圈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白糖,烤好后上面有一层白色的,是糖块磨成的粉。 生2:绿豆糖水就是在煮绿豆时加入白糖,白糖溶解到水里,甜甜的,很好吃。 生3:我在街上看过有些老艺人把白糖加热熔化成糖浆,可以做冰糖葫芦、糖画。 生4:还有拔丝地瓜。 生5:把白糖用火枪烤成焦糖,做成焦糖布丁。 生6:对,那白糖的颜色都烤得焦黄焦黄的了,又香又甜。不过也有的烤过头了,吃起来就有点苦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留意到了白糖这么多的变化。老师想问问大家,白糖经历这些变化之后还是白糖吗? 生1:当然是,它还是甜甜的呢。 生2:糖水中的水分蒸发完后,糖会重新结晶的。 生3:对,加热熔化的糖浆,冷了以后还是结成固体的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