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6986

16.2《六国论》课件(共5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0168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六国论,课件,5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燕 赵 齐 魏 韩 秦 楚 越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汴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姜尚渭水钓鱼” “秦琼长安卖马” “苏武北海牧羊” “张飞蜀都卖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文体知识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六国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史论文。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苏洵(1009 — 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 ,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27岁始发奋读书,考进士、茂才等,皆不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文学常识: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代: 韩 愈 柳宗元 宋代: 欧阳修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王安石 曾 巩 文学史上有造诣的父子兄弟姐妹 三苏:苏洵(父)、苏轼(子)、苏辙(子)———父子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三王:王羲之(父)、王献之(子)———父子 三周: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兄弟 二蔡:蔡邕(父)、蔡文姬(女)———父女 三曹:曹操(父)、曹丕(子)、曹植(子)———父子 大仲马(父)、小仲马(子)———父子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 ———《咏苏洵》 《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