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13153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年历史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773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民族,复习,一轮,中考,年历史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年中考复习专题 单元概况 1 考点梳理 2 重点突破 3 综合训练 4 目录 数据总览 单元概况 1 时空坐标 数据总览 单元概况 1 知识框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 【教材页码:七上P80—P96】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2 考点1 图示 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续表 三国鼎立 形成 魏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蜀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影响 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发展经济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续表 西晋 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统一全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衰亡 晋惠帝在位时爆发的八王之乱,使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十六国 概况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 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续表 东晋 兴亡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大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南北朝 南朝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北朝 十六国后期,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历史上将这些王朝称为“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立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目的 移风易俗,巩固统治 人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主要措施 迁都移民 494年迁都洛阳,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推行汉化措施 (1)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续表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性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北 魏帝王出御图 图片解读: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见证,体现了当时的民族交融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续表 民 族 交 往 、 交 流 与 交 融 表现 (1)生产、生活方式: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