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17332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唱歌 阳关三叠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5231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ppt,25张,课件,三叠,阳关
  • cover
(课件网) 阳关三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3、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能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是怎样的呢? 音色悠长、深沉、古朴 新知导入 《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 作品简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特点? 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练唱上半阕旋律。 新知讲解 演唱上半阕歌词。 歌曲上半阕王维四句诗的旋律是一五声调式的商调式为基础的,四句曲调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练习下半阕旋律。 新知讲解 学唱下半阕歌词。 歌曲下半阕是长短句的旋律。全曲以商调式为核心同时又非常自然地与发展羽调式相结合,形成主调和属调交替出现,加强了调式上的对比作用。 新知讲解 歌曲的尾声在力度上慢慢减弱,由很强到中强,再到弱,再由弱到很弱,至曲终,将人带入了迷惘的梦境,留给人无限的感叹、期待、与回味……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完整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在演唱时要注意速度、力度、歌曲的情感以及声音的连贯等。 这首古代歌曲深刻地表现了王维原诗中所表现地深厚诚挚地友谊,对远行有人那种无限关还、意义惜别地情意,成为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地的明珠,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新知讲解 组织讨论:混声合唱的段落中,音色有什么变化?从而产生什么艺术效果? 歌曲《阳关三叠》中的“一叠”、“二叠”采用女高音女低音声部来表现,速度为行板,力度为中强,使歌声更加真挚感人、动情,表达了难舍难分凄凉的情感。 “三叠”由女高音领唱,在混声四个声部的衬托下,为歌声增添了层次感,其中人声的变化运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歌曲更加深沉,表达了无限的惆、忧伤的离别之情。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歌曲(从速度、力度、声音、情感四方面分析)。 歌曲应采用中等速度,充满表情的演唱,后段的“遄行”处要略显激动,力度渐强,结尾处减弱,慢慢结束。 创编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真情短剧,可采用歌唱、双白、舞蹈等各种形式表演。 地点:长亭(以讲台代替) 角色:诗人、元二、杨柳、酒保、伴舞者、伴奏 场景:杨柳青青(三个学生伴演杨柳,可对应歌词作模仿动作。) 创编情景剧 课堂练习 诗人与酒保上场,在长亭等候。诗人朗诵诗句:“渭城朝雨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