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4341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84191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且介亭文集》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xíng fěi bó dàn jié ào lìn yǔn shēn bú xù 菲薄 桀骜 销行 赁 攒射 屠戮 不惮 寥寥 殒身不恤 生字词 cuán lù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1.找出文章的主线,并为七个小节各起一个小标题。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作者心中悲愤的心情。 主线 小标题 (一)写作缘由,记念死者。 (二)唤醒庸人,牢记教训。 (三)刘和珍介绍。 (四)刘和珍遇害。 (五)刘和珍遇害经过。 (六)“三·一八”惨案 (七)惨案的意义。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第五小节 第六小节 第七小节 目的 回忆 总结 悼念先烈、 揭露敌人、 唤醒庸人。 记叙了刘和珍的事迹和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经过,愤怒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暴行,驳斥了他们的无耻言论,呼唤庸人们从沉默中爆发。 总结“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探讨它对将来的意义。 2.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表现了她的哪些进步思想和优秀品质? (1)刘和珍爱看鲁迅所编辑的期刊,毅然预订《莽原》的全年各期。《莽原》是一种进步刊物,刘和珍喜欢阅读这种刊物,说明她善于接受新思想,关心政治,心系祖国。 (2)刘和珍被学校当局开除,被强行拖出学校。说明刘和珍有着中国女子的沉毅和勇敢,敢于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不为势力所屈”。 (4)对于游行,刘和珍欣然前往。说明她面对危险,大义凛然,反抗黑暗当局。 (3)她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明刘和珍是一个温和的女孩,并不是那些刽子手们所说的“暴徒”。严酷的现实迫使她关心政治。她太关心她的母校了,想起母校前途以至于哭泣。可见她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总之,刘和珍是一位温和善良的女性,更是一位坚强果敢、关心现实、勇于同黑暗势力作不屈斗争的坚强女性。 第三部分 内容探究 (一)作者在第一部分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部分又说“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表达这个意思? 作者在文章中又提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等,结合这些语句的上下文语境,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我”无法承受心中的悲愤,便独自到礼堂外徘徊,程君问“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回忆,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更说明,写作此文的念头早已有之,且时时记着。 “三·一八”惨案虽然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很多人也许开始慢慢淡忘了,杀人者也已揩掉了身上的血迹,装出一副没有发生任何事的样子。作者无限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