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36616

第22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85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秋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23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题目中的“有的人”,在诗中是指哪几类人?诗歌围绕他们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诗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一(1):概括评价两类不同的人:一类人虽生犹死;一类人虽死犹生。 二(2-4):具体描写了这两类人的所作所为。 三(5-7):讲述了两类人命运的结局。 整首诗围绕“有的人”,写了人生意义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主要写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不同的的命运结局。 这首诗,一共有七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解读诗歌 诗歌表现了生命意义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的形象,细读诗歌2-4节,思考:这两类人分别是怎样的人? 每一节的前两行,描写的是同一类人; 每一节的后两行,写的是另一类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第一类 高高在上、作威作福 自我标榜、洋洋得意的丑恶嘴脸 希望死后留名,永存历史 奴役人民,标榜自我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 反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第二类 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利益的谦恭姿态 为人民服务 甘愿为人民勤奋工作,勇于自我牺牲 情愿当不知名的杂草,承受煎熬 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两类人的不同之处的?从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比 对前一类人的嘲讽、蔑视, 对后一类人的深情赞美、崇敬。 阅读第5-7节,思考:诗人又是如何写这两类人的命运结局的?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命运惨淡、坚决打倒 永远铭记 回复 憎恶 爱戴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精神会被传颂,得到延续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终将被群众拥戴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终无好下场 齐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像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 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体会情感 诗歌展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价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揭示了这样的生命意义:活着,最重要的是精神价值,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人民甘愿牺牲,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即便是死,他的精神也能长存。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鲁迅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一类人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