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8960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4873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安县,中考,一模
    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页,包括两道大题,27道小题,全卷满分6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传说 B. 文献 C. 化石 D. 影像 2. 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丝 桑 蚕 帛 A. 青铜农具普及 B. 等级制度严格 C. 商业贸易发达 D. 丝织业已产生 3.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增强 C.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周王室统治被推翻 4. 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犯罪问题得到解决 D.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5. 《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A. 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 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 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6. 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 李时珍 B. 宋应星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7.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血缘 B. 门第 C. 才学 D. 军功 8.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玄奘 D. 郑和 9. 北宋后期,东南户数已占到全国一半,加上西南则超出三分之二。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材料旨在说明( ) A.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B. 江南地区初步开发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10. 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精粹,是中华文化极具韵味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文学家是( ) A. 李白 B. 苏轼 C. 辛弃疾 D. 关汉卿 11. 朱元璋认为明朝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A. 追求法律平等 B. 加强思想禁锢 C. 维护官员利益 D. 强化君主专制 12. 嘉靖年间,“倭大举犯福建……距城十里……结大营(戚继光)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乃(于是)旋师。”该材料突出反映了 A. 反侵略战争胜利 B 戚家军纪律严明 C. 明朝的海防松弛 D. 倭寇问题彻底解决 13.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乾隆设置了( ) A. 驻藏大臣 B. 伊犁将军 C. 安西都护府 D. 西域都护府 14.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朝科技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 B. 《资治通鉴》 C. 《天工开物》 D. 《四书集注》 15. 中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6.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该历史情景发生在( ) A. 上海 B. 北京 C. 南京 D. 长沙 17. 长征途中,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8.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B. 七七事变爆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