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因式分解》(同步教学设计) 单 元 备 课 第 11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5课时 课标要求 1.在经历建立因式分解概念的过程中,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 2.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4.在建立因式分解概念与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用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数与代数知识后续学习的基础。因式分解是 以整式运算为基础的,是整式的一种恒等变形,也是后续学习分式的化简与运算、解一元 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同时,它还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分解因式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最基本的方法,它实质上是单项式和多项式或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逆过程。公式法是逆用整式的乘法公式,对某些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经历建立因式分解概念的过程中,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 2.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4.在建立因式分解概念与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课时分配 11.1 因式分解 1课时11.2 提公因式法 1课时11.3 公式法 2课时教学活动回顾与反思 1课时 教与学建议 1.要坚持用整式乘法帮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因式分解 与整式乘法之间具有互为逆过程的关系。在因式分解概念教学时,要重视运用这种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教师要坚持运用这种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领会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与乘法分配律或单项式乘多项式之间的联系,领会因式分解的公式法与乘法公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结论是否正确可用整式乘法或乘法公式来检验”,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考。 2.对因式分解的理解以及方法的掌握是一个不断加强、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要求,适当地分阶段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在理解每一步算理的基础上提高因式分解的技能。教学中要避免过于繁琐的运算,不要过分追求题目的数量与难度。 11.1 因式分解 课题 因式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2-1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能判断因式分解的正误,会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3.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1.新课导入观察下面几个多项式的乘法算式:m(a+b) =ma+mb(a+b)(a-b) = a2-b2 (a+b)2= a2+2ab+b2 (a-b)2= a2-2ab+b2多项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的乘积化为一个多项式.反过来,你能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发言,教师引出新课.2.新课讲解1.合作探究问题1. 观察下面计算20112-2011×2010和372-362的过程,哪种更简便 小明的方法:通过对具体的数字运算的研究,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后面的学习20112-2011×2010=4044121-4042110=2011.372-362=1369-1296=73.小亮的方法:20112-2011×2010=2011×(2011-2010)=2011.372-362=(37-36)×(37-36)=73.(1)小明用的什么方法 (2)小亮的第一个算式用了什么方法 (3)小亮的第二个算式用了什么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题目信息,独立思考后,发言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