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单 元 备 课 第六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课时 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燃料的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主要内容 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发生条件、灭火原理、防火和防爆炸的措施;知道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是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燃料的重要性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3.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性质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难点:1.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2.提高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烧杯、玻璃棒、火柴、酒精、棉花、蜡烛、木条、铁架台等。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课时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1课时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课时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灭火的原理 课题 灭火的原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燃烧的概念。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4.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法方法。5.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2. 酒精灯、蜡烛、水、蒲扇、火柴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课件展示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火的事例。【讲述】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从钻木取火到航空、航天,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火的作用和影响都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离不开火。【展示】课件展示火灾。【讲述】然而如果用火不当,可能会造成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希望能够迅速灭火。【提问】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灭火吗?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灭火原理【小组讨论】下面有一根燃着的蜡烛,请同学们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