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0589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415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 1.直接性默写。 (1)君看一叶舟, 。 (2) ,江船火独明。 (3)若到江南赶上春, 。 (4) ,一枝红杏出墙来。 (5) ,明月何时照我还。 (6)欲问行人去那边? 。 (7)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 2.默写。 (1) ,杨柳依依。(《采薇》) (2) ,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 ,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5) ,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6)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 ,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8)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9) ?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 (10)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 , ”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 (12)夜里,一场春雨悄然而至,滋润万物,这让你联想到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 (13)看着眼前的山水风光,如女子眉眼般灵秀大方,让你不自觉地吟出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4)苏轼在《浣溪沙》中写自己不服老、不怕老,表示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和追求的句子是“ ? ! ”。 3.古诗文默写。 (1)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 ?”(《两小儿辩日》) (2)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正如《游园不值》中的诗句“ , ”所言。 (3)李大钊被捕后,始终安定沉着、大义凛然,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于谦的《石灰吟》中“ , ”两句所表达的高尚情操。 (4)人们常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5)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中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若有长辈哀叹自己的年华已逝,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 ? !”来劝慰他们。 (6)离别是古代诗词永恒的话题:离别之情略带着伤感,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离别之情满含着祝愿,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 , ”;离别之情暗藏着不舍,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默写《竹石》: , , ,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句: , ”写开采,烧制石灰的经过。 ,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诗人 (3)大漠沙如雪, 。何当金络脑, 。 (4)有意栽花花不发, 。良药苦口利于病, 。 (5)树欲静而风不止, 。 ,莫把无时当有时。 ,事非经过不知难。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西汉时的 家、 家、 家司马迁说的。他的代表作《 》是我国第一部 。毛泽东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竹石》: , , , , (2)有意栽花花不发, 。良药苦口利于病,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莫把无时当有时。 ,事非经过不知难。 6.默写 (1) ,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2)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十五夜望月》) (4)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7.按要求默写诗句和名言警句 1.《竹石》中暗喻身处艰难环境顽强拼搏的诗句是: , 。 2.《马诗》中诗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的诗句是: , 。 3.古语说:“ , 。”尽管诚恳劝告的话让人听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