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2913

【精品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71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品,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运用(33分, 每小题3分) 1.(2023·红桥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 (xǔ) 鞭挞(tà) 锲而不舍(qiè) B.教诲(huǐ) 肆虐(nüè) 废寝忘食(qǐn) C.迂回 (yū) 花蕾(lěi) 跌宕起伏(dàn) D.咀嚼(jiáo) 诧异(chà) 有的放矢(shǐ) 2.(2023·红桥期末)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覆盖 寒暄 毋庸置疑 B.默契 诡计 一筹莫展 C.国粹 细腻 销声匿迹 D.真缔 压榨 秋毫无范 3.(2023·红桥期末)下列词语中,有错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B.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培养、影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C.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是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D.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2023·红桥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江南,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品之如醉,探之弥深,令人目不暇接,____。千百年来,在自然与____的频繁互动中炼就的江南范儿,以其独有的风韵,活跃在文坛艺林,凝结于风土民俗,____进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之中。 A.流连忘返 人性 描摹 B.乐不思蜀 人文 描摹 C.流连忘返 人文 镌刻 D.乐不思蜀 人性 镌刻 5.(2023·红桥期末)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都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课文《劝学》出自《荀子》一书,该书全部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自著。 C.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更为自由灵活。 D.《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诗纂《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6.(2023·红桥期末)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 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A.“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B.“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 7.(2023·红桥期末)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电视剧《山海情》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年轻人参与扶贫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扶贫,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