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94870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2.5《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5-04-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6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道德,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
  • cover
《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风儿轻轻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的第一课。本课侧重帮助儿童建立对自然的悦纳、亲近和共生共存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建立,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当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代人的自然缺失症,有利于让儿童建立于自然的亲切关系。 本课四个主题紧密结合“风儿轻轻吹”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科书以“风儿在哪里”为切入点,首先用浅显形象的儿歌描绘了风的特点,然后通过户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对风的特点有感性认识,唤起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和风儿一起玩”,结合儿童的生活情景,进一步吸引学生来到户外去亲近自然,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和风与人的密切关系;“风儿能帮我们”通过图例呈现,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风对人们生活无处不在的帮助,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通过对“风儿的‘脾气’”这一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级别的风,知道由风导致的极端天气中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与大自然的共在。 二、学情分析 风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感受最深的自然现象之一,风在儿童的游戏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相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风形成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他们能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感知风与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却会由于生活阅历的浅显,安全意识的淡薄,大多缺少在由风形成的极端天气里的基本自护常识。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感悟。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乐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2.能从生活中发现风的存在,初步感知风的特征。 3.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在由风导致的极端天气中基本的自护常识。 重点: 发现风的存在,感知风的特征。 难点: 感受自然神奇,乐于亲近自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生活中风的存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通过实验探究风的成因,初步感知风的特征。 3.通过跟风儿玩的活动,激发学生乐于亲近自然,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寻找风,跟风玩,感受自然神奇,乐于亲近自然。 教学难点:探究风的成因,初步感知风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你先来猜猜看。请听——— 1.出示ppt,呈现谜语: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2.组织学生猜谜语。 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风,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板书课题:风儿轻轻吹 活动二:寻找风、感受风 导语:想要了解风可不容易。因为风特别顽皮,喜欢和我们捉迷藏。现在就让我们把它从我们身边找出来,好吗? 1.出示ppt,呈现大自然中有风的情景。 2.组织学生找一找:风儿在哪里?你是怎么发现的? (预设:在池塘里有风,水面被风吹起波纹;帆船上有风,帆鼓起来了。柳树上有风,柳条被风吹动了;同学的头发和衣服那儿有风,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远处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弯了;风在风筝上,风把它飞起来了。风在风车上,它被吹得转起来了。纸飞机飞得远远的,这里有风。风把泡泡吹得飘远了。) 3.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你在哪里发现过有风? (预设:窗帘飘起来,门窗被刮得自己开关,发出响声;看树枝摇晃,听到风声;看见国旗飘扬,天蓝了;跑步的时候顺风和逆风身体感觉不一样;车从身边过去会有风……) 小结:生活里,大自然里到处都有风的影子。风,无处不在。风,让大自然、让生活更美好。(板书:找 到处有) (设计意图:看、听、闻、触,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感受、去发现,多角度的体验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