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5

2006高二上语文课件全集第五单元[上学期]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4478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06,高二,语文,课件,全集,第五
    课件15张PPT。伶官传序 欧阳修伶: 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  《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解 题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写得平易流畅,简洁明快,论证清楚,而又抑扬顿挫,富有气势。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盛衰在于人事论 证 方 法例证法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本文是以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作例证。908年(23岁) “与尔三矢”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为 什 么?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忧 劳 兴 国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 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 衰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盛 衰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盛 衰 感叹! 岂得之难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教 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论点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例证盛 衰 继承父志(908) 灭燕 (912) 灭梁 (923) 忧劳可以兴国 宠幸伶人 逸豫可以亡身 对比 史论以古鉴今以论带史 以史证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试整理全文思路,填写下表。论点事件结论教训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盛(得)受命继志 (其后用兵…负而前驱)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身死国灭 (一夫夜呼…泣下粘襟) 数十伶人困之衰(失)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课件33张PPT。六国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 曹操、曹丕、曹植 ??????? ?B. 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 D. 杜莆、杜牧、杜荀鹤 苏 洵六 国 论??????????????论六国(灭亡的原因) 宾语提前,突出“六国”评论对象 “论”揭示文体:史论,议论文 ??苏洵(1009-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子轼、辙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又被称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考茂才等科皆不中,乃尽毁平生所作文章,闭门苦学。宋仁宗嘉祐时与其二子同到京师,为欧阳修、韩琦等所称重,荐之于朝廷,被任命为校书郎。他是一位晚学而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散文主张灵感,提倡自然,风格简劲质朴。著作有《嘉祐集》。 字词读音 赂 ( ) 丧 ( ) 厥 ( ) 暴 ( ) 芥 ( ) 洎 ( ) lùsàngjúepùjièjì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