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5127

16-2《六国论》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42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六国论,课件,30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六国论》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赋”“史论”的不同特点。 2、理解作者观点,学习安排文章结构和分析论证的方法。 3、学习作者借古讽今、描写议论结合、分析说理方面的写作方法。学会审视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经验,同时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难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 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二)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 (三)解题 六国,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四)文体特点 论,议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有两种,即政论文和史论文。 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 鉴。 《六国论》属于史论。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论点,并做初步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初步论证,巩固论点。 第二部分(第2-3段),扣住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皆引用历史事实来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第4-5段),点出写作目的,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告北宋统治者要采取正确方针,坚决抵御外来侵扰。 任务三: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第1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互( )丧,率(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