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目录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二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一 朗读诗文、分析两种人 三 理解主题、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认识了亲人眼中的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人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 导入新课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市诸城人。中国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者之一。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 作者简介 《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这是人们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北京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他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这首短诗。 写作背景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 ) 摔下来并彻底击败。 ( )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 )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 ) 不朽 摔垮 下场 抬举 词语解释 学习任务二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节): 全诗总纲。作者开门见山,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了评价。 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2—4节): 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朗读课文 第三部分(5—7节): 写人民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抒发了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自由读诗歌,关注诗歌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与诗节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语言的节奏感。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 2 3 4 5 6 7 || 哪两种人 || 不同人生观 不同结局 || 死了却还活着 活着已经死了 读读诗歌第1小节,说说诗歌写了哪两种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品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 朗读诗文、分析两种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反动派 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对比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对比阅读诗歌第2—7节,说说这两种人的人生观和结局有什么不同。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对比学习诗歌第2和第5小节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品读课文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比学习诗歌第3和第6小节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xiǔ 品读课文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对比学习诗歌第4和第7小节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侵害别人的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