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18532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71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格式,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小调集萃,初中
  • cover
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课题 沂蒙山小调 解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1、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半年的音乐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尤其对与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特长生极少,大部分孩子表演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我们的学生都是新时代的“潮人”,对于本土特色音乐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或网络,我们需要展示图片等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后再在课堂上学习《沂蒙山小调》。 3、《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的歌词没有明确的警句格言,却诚挚地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歌词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在了解民族的音乐风格的同时,从中领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道理,个个争做勤奋向上的好学生。 内容标准在新课标中提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培养民族精神等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民歌,愿意了解体验民歌,并学习沂蒙精神。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聆听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认真欣赏音乐,体会歌曲的特点,能够自信的,有韵味的演唱《沂蒙山小调》,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资源 1.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学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了解歌曲的力度,情绪以及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的演唱技巧还比较弱,节奏感和旋律感还不是很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训练。教学方法兴趣引入法、欣赏法、谈话法和实践法。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音乐素质,思考怎么样提高学生兴致。 2.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具:钢琴,手鼓,响铃,音响设备,多媒体 PPT课件等设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手势舞《青春舞曲》,感受民歌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让学生们说出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知道什么地方的民族特色音乐。 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里来,并且能够用地域的一些有特色的事物来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了解新疆的人和物的风貌,同时又让学生能够回忆起以前所学过的音乐。 二、新授课程 1、初次聆听播放音频,听过后试问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 2、再次聆听再次播放音频,听后试问学生对于 、 拍情若规律的掌握。 3、再次聆听让学生用“la”音进行模唱,并找出歌曲中感觉困难的节奏和相同的旋律。 4、教师范唱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感受老师如何处理歌曲的。 5、填词演唱播放音频,让学生演唱歌曲。处理学生演唱不足不到位的细节 1、学生仔细的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2、学生能够说出歌曲的旋律是歌颂地,速度是中速的,情绪是赞美,骄傲的。学生能够说出歌曲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强弱次强弱。 对歌曲的旋律进行模唱,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困难节奏,让学生们说出相同旋律。学生们找出老师对于歌曲处理的细节和不足,增加唱好歌曲的信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旋律,速度,强弱规律和情绪 通过欣赏本课《沂蒙山小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