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8905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362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山东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01(山东专用) 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 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 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春秋前期,楚国还被作为蛮夷遭到齐桓公的征伐。到楚共王时期,楚国已经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由此可说明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而不是礼崩乐坏的现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楚国成为霸主,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周天子,无法说明周天子权威的大小,排除C项。故选D项。 2.如下表为文献中记载的汉代皇帝的一些做法。它反映出当时经学( ) 文献 记载内容 《汉书·宣帝纪》 (宣帝下诏)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令郡国举孝弟,有仁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汉书·杜周传》 (成帝在对策时说)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后汉书·光武帝纪》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汉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A.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 B.在统治者的异化宣传中趋于僵化 C.逐渐罢黜其他思想成为正统 D.被作为处理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宣帝下诏把经学倡导的孝弟、仁义作为察举人才的标准,汉成帝用经学来回答一些广泛的策问题目,东汉光武帝按《春秋》的大义,选立继承人,以身份高贵为标准,汉代皇帝的做法反映出当时经学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A项正确;汉代皇帝依据经学处理政事,经学没有僵化,排除B项;西汉武帝时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的皇帝处理的是政事,不是社会事务,而且没有体现经学对法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如下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其中两浙路 租税额 绢 37.39(万匹) 48.48(万匹) 23.28 38.06(万匹) 50.42(万匹) 25.01, 丝绵 35.55(万两) 52.64(万两) 21.71 上供额 绢 27.11(万匹) 72.16(万匹) 30.79 18.32(万匹) 81.21(万匹) 26.46. 丝绵 5.12(万两) 94.88(万两) 68.17 A.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B.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C.南方纺织技术水平超越北方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神宗(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长江流域的丝织品和丝绵的租税额和上供额均多于黄河流域,反映出当时北宋丝织业重心南移的基本态势,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丝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