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体积单位的教学是小学阶段“计量教学”中最后的一块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维的长度概念和二维的面积概念,体积属于三维层次,是学生首次系统学习。长度概念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一拃有多长”“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积累长度经验;面积概念在三年级下册中学习,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个同学”“利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估计课桌面的面积”等活动中积累面积经验;体积概念的初步感知是在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中体现,随后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进率”“容积与容积单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体积单位的系统学习。从方法经验看,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从一维层面到三维层面,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本质的改变。从知识结构层面来看,“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积概念的理解,即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直观感受;判断几个物体的体积大小,即需要选择标准的单位量去度量物体的体积进而比较他们的大小;单位体积内涵的理解,即表示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二课时内容,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关“度量单位”的最后一个内容。本节课,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做体积单位”和“找生活实例”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由于很多教师过分关注对体积单位的记忆以及单位换算和体积计算结果正确与否,导致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理解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构建结构化数学知识网络,教师应建立长度、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体积单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通过类比迁移进行研究,深刻感悟并理解度量本质,使体积单位的“成像”变得清晰、深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前,已经具备了度量长度和度量面积的基础。其一是知识基础。度量长度用线段,度量面积用正方形,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感知可用正方体度量体积,从而得出三个常用体积单位的概念。其二是量感基础。学生通过长度和面积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在度量时,需要统一度量单位;选择不同的度量工具或方法度量时会引起度量结果的误差;能合理估计度量结果等。量感形成是需要过程的,培养量感需要一定的“量感”经验的积累。 因此本节课我试图从量感形成的一致性和发展性来设计《体积单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单位,建立1cm 、1dm 、1m 的表象,能估测身边物体的体积,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 2.在操作、交流活动中,感受1cm 、1dm 、1m 的实际意义,在类比、迁移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量感。 3.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估测身边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盒子、1cm 小正方体若干,1dm 、1m 模型、直尺若干、花生米、筛子、黄豆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 师PPT演示:同学们,测量一根线段的长度,要用什么单位?测量个1个面的大小,要用什么单位?如果要测量一个立方体的大小,要用什么单位?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有哪些体积单位? 预设: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2.小组交流。请把你的预习成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