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 — 使用杆秤称重物 1 认识杠杆: 围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名词 解释 支点(O) 固定不动的点 动力(F1) 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 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L1 支点到动力的距离 L2 支点到阻力的距离 F2阻力 L1动力臂 L2阻力臂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O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F1动力 杠杆示意图: 1.1 介绍杠杆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①如果增加物体,如何处理能够使杆秤再次达到水平平衡? ②如果在秤砣上加吸铁石,如何处理能够使杆秤再次达到水平平衡? 重物 吸铁石 2. 实验探究环节 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F1、L1、F2、L2要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猜想与假设 2.1提出问题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和步骤。 2. 实验探究环节 2.2实验与收集证据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3 分析数据,找到F1、L1、F2、L2的数量关系,得到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F2L2 2. 实验探究环节 2.3分析论证 弯曲的杠杆平衡时,是否也满足这个条件? L是支点到力的距离,那么除了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还有可能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 实验探究环节 2.4评估 2. 实验探究环节 2.4改进实验的方法 次数 F1/N O到F1作用点的距离L1/cm F1×L1(N ·cm) F2/N O到F2作用点的距离L2/cm F2×L2(N·cm) 1 2 3 L是支点到力的距离,那么除了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还有可能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 实验探究环节 2.5改进再次实验 次数 F1/N O到F1作用线的距离L1/cm F1×L1(N ·cm) F2/N O到F2作用线的距离L2/cm F2×L2(N·cm) 1 2 3 总结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F2L2 强调 动力臂L1: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O到动力F2作用线的距离。 3.实际运用 1、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杆秤的使用原理,当改变支点时,改变的是哪个量?怎样才能使杆秤平衡? 2、解释杆秤“打秤”的实质。 3、杆秤的使用 4.课堂小结 本小结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点? 杠杆定义: 杠杆是在_____的作用下,能绕某一_____转动的_____。 画力臂的方法: 作出动、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杠杆的五要素: 力 固定点 硬棒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1.画出下列图中各个力的力臂 5.反馈练习 5.反馈练习 2.如图所示的杠杆,重力不计,O为支点,AO=0.3m,当在A点悬吊一重为5N的物体,绳子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 6.知识展示 7.课堂作业 O O L1 L2 F1 F2 L2 L1 F1 F2 画力臂 同 学 们 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