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23890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59191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把握诗歌的内容。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 3. 学会用知人论世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目标 孔子云“有客从远方来,不亦乐乎”,陆游曾“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因为高兴,蔡邕曾经履相迎王粲,曹操曾跣足而出迎许攸……好客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远在异地他乡的杜甫,听说客人要拜访他,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怎么待客呢? 今天,让我们学习杜甫的《客至》。 情景导入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杜甫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写作背景 壹 理解诗意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涵泳诗韵 自由朗诵,并根据课本注释,尝试翻译全诗。 草堂的南北绿水环绕、春意荡漾,只见群鸥日日结对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草门也不曾为客开过。今天我打扫花径,敞开大门,为了迎接你的到来。我家因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又因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如果你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与我们一同畅饮。 贰 赏 景 1.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颔联的写景角度有何变化? 描绘了草堂的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争穿,珠帘屡认。 ———《踏莎行·花径争穿》宋·无名氏 ②花径不曾扫,蓬门为君开。 ———《水调歌头·花径不曾扫》宋·李纲 ③径相逢,眼期心诺情如昨。 ———《点绛唇·花径相逢》萧允之 关于“花径”意象的诗句 2.诗人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去蜀》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独立》 杜甫的“白鸥”情结 叁 情 悟 1. 杜甫遣词可谓鬼斧神工,颈联无一字言情,却饱含情意。请试赏析作者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