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777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单元整合提升)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14份)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0865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改革,历史上,古代,第二,提升
    中国古代改革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改革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 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改革的重点。属此类型的改革有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型的改革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 改革是统治阶级中的改革派利用政权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措施,对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故鼎新和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具体到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其背景和原因如下: 1.在社会转型时期,统治者为实现富国强兵、增强在争霸兼并战争中的实力而进行的改革,如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等。 2.生产力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顺应这种趋势,统治者而进行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受汉族先进制度文化的影响,为适应统治需要,加强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 4.统治者面临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为富国强兵、增加财政收入,改变中衰局面而进行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2.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3.改革军制,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 5.吸收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改革有成有败,从效果上来看,所有改革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制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败,一般情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失败。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杰出人物在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过程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艰辛。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被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被革职,张居正因改革而被死后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解析:改革者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改革需要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答案:C 要点六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土地政策的对比 1.梭伦改革中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均田制,按一定标准,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