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50872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2911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下,三下
  • cover
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下半叶,阶级概念的式微与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巨大的转折。两个相互联系的历 史事件同时投射到文化领城,一批陌生的观念迅速卷入雅俗之辩。“俗”所依赖的大众从平 民、无产阶级更换为消费者,“雅”代表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精英。脱离阶级形成的文 化对立之后,雅俗之辩的阵营围绕艺术与商品两个范畴开始重新组织。 通俗文化可以追溯至工业化与都市化,二者造成了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一方面,土 地不再成为劳动的基础,乡村社群的瓦解、宗教的表落以及机械化与异化的工厂劳动动摇和 侵蚀了古老的社会结构与价值结构,心理与道德的认同感正在消失,这时的“个体就很容易 受大众蝶介和通俗文化这样的核心公共机构的操纵和利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文化生 产方式异于古典社会,而且,市场经济将向文化消费提供发达的商业网络。这个意义上,一 些批评家力图更为严格地区分“通俗”与“民间”一譬如“通俗文学”之中再度派生出“民 间文学”概念。现代性降临对于文化生产与消费形成不可忽略的后果。一种观点认为,“通 俗文学”与“民间文学”之别的标志是生产者。“通俗文学”生产者是作家个体一他们同 时享受知识产权获取的经济报酬:“民间文学”多半是民间无名氏的集体创作,并且按照传 统的民间社会脉络传播,诸如瓦舍勾栏的说书演唱、乡村奈祀之际的社戏以及市井之间的道 听途说。1 “艺术”与“商品”催生的雅俗之辩投射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激烈程度 丝毫不逊色。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五四新文学曾经拥有的活力开始 逐渐复苏。重温“现实主义”口号的时候,“现代主义”美学突然降临,两种美学的激烈交 锋带来音量超常的理论喧哗。然而,进入80年代后期,这种交锋开始演变为“高雅文学”的 内部事件,大众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另一批作家,譬如金庸或者琼瑶。“朦胧诗”的诗人或者 先锋小说家曾经毫不掩饰地向世界摆出一副弧做的姿态一雅俗之辩开始的时候,孤微与“高 雅文学”的相互认同不言而喻。然而,金庸拥有如此庞大的读者数量意味了什么?一些批评家 力图复述阶级苹命时期曾经赋予“俗”的强大意义:大众的“喜闻乐见”即是至高的美学标 准;另一些批评家将金庸列为20世纪小说大师,文学史座次隐含的经典遵选机制舞宁说谋求 “雅”的肯定。多数人仿佛不屑于考察庞大的读者数量与发行量、版税、作家经济收入之间 的联系,尽管金庸的小说出现大量的盗版以及某些浑水摸鱼的状况,例如以“全庸”署名发 表武侠小说。即使涉足雅俗之辩,“俗”似乎仅仅是审美趣味而不是庸俗的商品和金钱。 雅俗之“俗”与市场的联系不可能长期谜蔽,“畅销书”的概念形象地揭示了印刷文化带来 的利润。这时,经济收益不再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电子大众传煤的运行要求巨大的成本 投资,同时形成高颜回报,雅俗之“俗”具有十足的含金量。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