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58330

初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之为什么原句更好?(学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13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语言文字,用之,为什么,原句
  • cover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运用之为什么原句更好? 一、导入 原句:小燕子,我真的好喜欢你,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活泼可爱的你,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我都好喜欢好喜欢。 改句:小燕子,我喜欢刁蛮任性、活泼可爱、楚楚可怜的你! 你更喜欢哪种表达,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课题。 二、典例分析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完;原句的重点落在“又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三、学习目标 掌握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四、总结解题模式 设问方式:“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学生结合以往做题经验归纳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明角度/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五、重点找不同,差异分析 1.内容上:①侧重表现什么②突出什么③强调什么 2.结构上:①在文段的位置②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③层次性 3.句式上:①长短句②整散句③特色句④特殊句式 4.风格上:①语言风格②语体风格③整体文风 5.手法上: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修辞手法 6.用词上: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介词等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 7.陈述对象上(有没有改变主语,突出人,还是突出物、景) 变换句式,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1)长短句表达效果 ①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 ②短句:简洁明快,活泼灵动(表意灵活),节奏分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口语化,有真切的生活气息/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将句子的内容分别呈现,层次更加鲜明,更有节奏感,并使语句富有诗意美/与上下文语言形式一致,衔接自然,与整个文段的风格更相合 ③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2)整散句表达效果 ①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加强表达,更有力度/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 ②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③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主动句与被动句表达效果 ①内容上:强调内容不同 ②结构上:陈述主体一致,与前句照应,与下句搭配 (4)肯定句与否定句表达效果 双重否定句:一般情况下,比用肯定句式表达的程度要重;有时候,使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显得委婉 (5)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表达效果 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设问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 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 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语体不同(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表达效果: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 书面语表达效果:庄重严谨。 语言风格不同: 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生动形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